教与学

黎族传统文化,远比你想象的有趣 ―― 《黎族传统文化》授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7-03-27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星空体育官网,星空体育官网app下载,星空体育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艺术学院   黎珏辰


很感谢《黎族传统文化》这门课,让我不仅只是完成了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立足点,它就像是一个矿点,有源源不绝的资源藏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走进去,它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如果你是个文化的有心人,就很可能被她吸引、为她着迷。这是我在接手每一个新班级时跟学生首先谈到的一点体会。

对于这门课,我始终把握三个关键词:呈现、体验、获益。“呈现”主要是我的任务,我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逐一给孩子们讲授黎族文化和总体特征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体验”是我们共同的任务,通过集体体验和个体体验的形式深入地了解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化;“获益”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希望我能通过一次次的课程讲授和课后思考不断增加积累、深化认识,而学生们能够从原先的“不了解”到“了解”甚至到再后来的“痴迷”和“热爱”。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词,我是这样开展教学活动的:

一、什么样的“呈现”才是最棒的?

我跟学生们说“孩子们,请不要把我当老师,我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文化导游,将我所知道的黎族故事、所走过的黎族村寨、所见过的有人和事,像讲故事一样地讲给你们听,也许,会有讲错的地方,如果被你发现了,就说明你在认真听着并且已经开动脑筋了”。

(一)案例引入

艺术学院大部分的孩子来自岛外,他们此前甚至从来没听讲过黎族,更无法理解为何要上这门课,为了解惑,我第一次课就围绕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展开。我列举国内外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和传统文化元素突显的设计师作品,从他们的背景分析、创作理念、品牌塑造、元素提取、创作手法、行销推广等多个方面切入,以期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一谓的往前进,可能是大道也可能是悬崖,适当的时候,学会停下来,或者往回看,会发现身后有无数的美景,这些被人一路走过的风景,比起不可知的来路,更有人的味道,而设计所要考虑的不正是‘人’的问题吗?

(二)为“黎”正名

黎族在秦汉以前因为种种原因飘洋过海,艰难登录,他们择一处山林傍一湾溪流,覆舟为屋,在此繁衍绵延,一不小心就是3000年。3000年的刀耕火种、男耕女织,他们没有文字,却可以让根基不断、文明延续,单是这份生命的韧性足以让我们心生佩服;他们开创了植棉种棉、摘棉纺线、染线织锦、合锦制衣的伟大壮举,一不小心就温暖了全人类。她就像一个历经种种磨难,用曾经丰满的乳房哺育了一代代黎族儿女的老母亲,面对如此高速发展的时代,有点步履蹒跚了。我们不应该嫌弃她,因为她是母亲;我们应该赡养她,因为她需要我们,这才是我们面对一个古老民族应该有的态度。也许是因为学中文的缘故,我喜欢用比喻的方式来跟学生交流,总觉得这比生硬的讲道理更适合些。

(三)图景描绘

七次课,我分多个专题铺开,由总而分地介绍黎族。

先总体介绍黎族概况,人口、分布、历史沿革、文化形态等,让学生对这个民族有个总体的印象。接下来分别从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文身传统、黎锦工艺、黎族服饰等多个方面展开,通过文字、图片和文字材料,加上个人的见闻感受,力求描绘出一个真实鲜活的黎族,我还试图与他们分析这份鲜活背后深层的原因,使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不仅仅停留在表层,从而扩展了思维的空间。

 

二、不“体验”,何来感受?

2014年到2016年的两年间,我跟先生开着车带着娃,几乎走遍了海南每个市县,数次深入黎族村寨,跟村民们同吃同住,聊天学艺,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决心将自己下半生的热情和思考投注给这个民族,希望我们可以彼此成全,共同成长。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没有体验,永远看不到其中的精彩。

记得有一次,三位男生因为课堂上受到了吸引,克服了交通工具极度匮乏的困难,结伴前往东方市的白查和俄查村,作了细致深入的观察体验,带回一些连我都不知道的有价值的信息,那堂课,让我更加坚信读书、听课和行路相结合才是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

这个学期,我组织了两次考察:一是去五指山,考察当地黎锦合作社的运行状况,并参观了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黎族酿酒厂,记录下传统的黎族制酒过程;二是带领他们前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黎族文化馆参观交流并亲自体验了黎锦的制作技艺,前往考察的学生回来后将心得体会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部分同学的兴趣一下就被点燃了起来了。

我发动同学们开展自主考察,每人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类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之,我还鼓励准备得充分的同学上台来跟大家作分享,也从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他们对“体验”的重要性的认识。罗洪远同学为了讲好“黎族美食”这一题目,不仅采访了周围的黎族学生,还亲自去黎族人家里做客、到大街上寻找并试吃等,搜集整理出了一份完整的黎族美食清单,发现了好几样我们之前都不知道的美食,其中还有详细的制作流程,让人印象特别深刻;刘馨同学对植物染色很有兴趣,于是将黎族的植物染色与贵州苗族的蜡染技艺进行对比,用大量的图片与文字给我们呈现了两个民族传统技艺的异同,让人眼前一亮;郑新艳同学有感于黎族创世神话中大力神的故事,自己用电脑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大力神创世界的动漫作品,制作水平虽然有限,但这种勇于尝试新事物的热情让其他同学受到不少鼓舞。教与学,本来就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从学生们身上,我收获良多。

本学期的课程论文我给出了六个选题,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体验的角度切入的,如:黎族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黎族村落的考察报告、黎族文化收藏馆考察报告、黎族美食考察报告、手绘黎族民间故事、黎族某项民间技艺与其他少数民族民间技艺的比较等。

概论性的课程,最怕就是把课讲“死”了,除了鼓励他们走出去感受,我还给他们推荐了一些信息渠道,希望通过这些渠道,他们可以学会从一个信息源出发搜索出其它相关的信息源,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版图,这些资源涵盖了书籍、网站、微信平台、纪录片等多个板块。一门课程结束了,可关于它的思考,其实才刚刚开始。


图一 五指山考察黎锦合作社_副本.jpg

                                 图一:带领学生考察五指山黎族合作社


 图二 考察五指山黎族酿酒厂_副本.jpg

                                图二:五指山考察:黎族制酒工序之洗米


 图三:五指山考察:黎族酒窖_副本.jpg

                                       图三:五指山考察:黎族酒窖


 图四:五指山考察,黎族酒窖二_副本.jpg

                                   图四:五指山考察:黎族酒窖二


图五:黎族文化馆考察  学生们在了解黎族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_副本.jpg

                       图五:黎族文化馆考察  学生们在了解黎族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 


 图六:黎族文化馆考察  考察黎族传统生活用品_副本.jpg

                            图六:黎族文化馆考察  考察黎族传统生活用品


 图七:黎族文化馆考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黎锦协会会长符秋月讲解织锦步骤_副本.jpg

                图七:黎族文化馆考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黎锦协会会长符秋月讲解织锦步骤


 图八:巨幅织锦前的合影_副本.jpg

                         图八:黎族文化馆考察   巨幅织锦前的合影


三、谈谈关于“获益”的问题

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  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过渡

    以往的学习,教师课堂上讲,学习课堂上听,讲什么和听什么,都是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学习兴趣自然提不起来。这个学期,由于采用互动教学的形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题目,完成目标选定、材料收集、内容安排、课件制作、课堂讲授的整套流程,尝试从学生角色变成教师角色,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

    (二)  单一型学习向多元型学习过渡

    单一型指的是学习形式单一(老师讲、学生听)、学习内容单一(仅局限于教材等)、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仅限课堂)、考核单一等。这个学期尝试改变这种传统模式,在学习形式上更多考虑多元模式的运用:如互动教学、文化考察、撰写考察报告、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渠道等。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还是挺支持的,提交的作业也颇有创意。


 图十:学生作业  手绘黎锦纹样_副本.jpg

图十:学生作业  手绘黎锦纹样


图十一:学生作业  手绘黎族神话传说_副本.jpg

                                图十一:学生作业  手绘黎族神话传说


图十二:学生作业  手绘黎族织娘织锦图_副本.jpg

 

                                  图十二:学生作业  手绘黎族织娘织锦

 

    (三)封闭型学习向开放型学习过渡

    封闭型的学习形式,考试结束后,意味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终结,而开放型的课程意味着,结课只是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我的想法是:上这本课前,大家可以对黎族文化一无所知,但上了这本课之后,希望有更多的人会了解、理解并不自觉地爱上黎族文化,进而开始他们自己探究文化的旅程。课程结束后,我收到一些同学发来的微信,他们正在村里,吃着黎族的菜肴、喝着黎族的米酒、穿着黎族的服装,体验人生呢。

本学期的课程论文我给出了六个选题,分别是:

1、黎族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

2、黎族村落的考察报告

3、黎族文化收藏馆考察报告

4、黎族美食考察报告

5、手绘黎族民间故事

6、黎族某项民间技艺与其他少数民族民间技艺的比较

这些题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让他们选择一个有感觉的角度入手去了解黎族的文化。从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基本上能图文并茂地阐述主题,可还是以知识点的介绍和陈述为主,个人的独立见解和原创性还不够突出。手绘作品有,但艺术性还不够突显。

 

    四、授课诊断

   (一)教学内容虽然有所增加,但专业针对性还可以再加强。

如针对服装专业的学生,应该多强调黎族服饰方面的内容;产品方面的学生,应该多讲讲黎族传统手工艺;园林、环境设计方面的孩子,则应该带他们到黎族村落去开展一次实地的考察等等。由于手头上现在材料尚未充足,所以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互动式教学虽然已经开展,但依然停留在知识的介绍层面,缺少深度的交流。

这个学期,尽管学生们能够上台讲授相关的内容,但基本上还停留在知识性的介绍方面,学生们还没有养成思辨的思维模式,考察中不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因而无法形成有效地讨论。在所有讲解的组当中,只有一组同学涉及到观点的探讨,即讨论黎族的“娃娃亲”的现象是否有意义。这实际上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

(三)大学二年级的课程任务相对繁重,学生们的作业任务无比繁重,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这也是直接导致本门课程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没有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收集材料和创新思路,只能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来行事了。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四)学校硬件配套需要跟上,包括小班教学的教室。

学校今年新投入的小班教学设备已经是全校最先进的设备,但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无法解决,就是在教室内依然无法实现网络的自由连接。这个问题,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困扰,于我而言,联网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希望学校相关部门能够尽早解决。

 

五、未来计划

    1、继续深化分组教学,进一步明确阶段教学目标、加强对小组活动的直接指导,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

  2、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组织自愿者考察开展海南特色民艺项目考察。海南的民艺项目种类繁多、形式丰富,下个学期开始,我将利用课题调研的机会前往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点开展文化考察活动,上半年的考察重点定在东方,计划前往东方考察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重点考察当地植物染色工艺的整个流程,并开展植物染色的尝试;第二个地点是东方江边乡,考察黎族船型屋和黎族藤编技艺。

    3、加强对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精选出几个较好的文案,重点辅导,争取发表在网络平台上。为配合第一点,下学期我将创建一个课程APP,除了不定期推送自己整理的教学辅助资料,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业推送出去。

 

小结:

一个学期的小班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我的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学内容更精简、教学形式更灵活,与学生的互动也更深入了。星空体育官网,星空体育官网app下载,星空体育官网在线登录入口的孩子,思维敏捷、活动能力强、眼界也比较开拓,从他们那里我得到了不少启发。可他们身上也有一些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无法回避的问题:学习上偏于被动、主动性不强,开创性缺乏等,这些,都需要加以时日、耐心与方法,不断克服。希望,下个学期,我们都能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