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理念―多元融合 注重效果
《城市地理学》的教法多元化思想的体现主要在课堂授课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不同方面。首先,《城市地理学》小班教学的运行过程,采取对不同学习者的适应性教学,具体做法是采用分流教学或能力分组的方式。在《城市地理学》的小班教学环节中,将教学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了2个规模较小的教学组,秉承多元化的理念,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班内分组,根据课程内容重组的4个单元主题,分别命题、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环节辅助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比如论题作业、命题小论文、PPT、VIDEO等(表1)。
小班课改思路
小班教学课堂
二、课程设计――活动引导 价值提升
以学生主体进行活动的方式很多,较常用的有情感体验活动、竞赛活动、实践活动等。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现实社会生活的种种,获得关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竞赛活动,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效果。《城市地理学》课程的教学运行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单元的内容,由浅及深、由易到难,课堂上采用自愿回答、抓阄提问等方式,结合课堂表现加分等激励手段,引导并鼓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表2)。采用小班教学形式的教学改革,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平台或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教法革新为前提,激发学生逐渐修正接受学习的惯性,日积月累地直至内化,自主地选择并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完成课业学习及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活动。例如: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采用课堂自愿回答+随机抽测的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参与度;考量课堂教学效果,采用抓阄提问+自愿回答,并结合一定的奖励或激励,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及课堂集中度;课堂练习、项目汇报,采用现场提问、答辩、评价、打分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
小班教学课堂
三、教学方法――整合教学法 能力和学业的统一
整合教学法是建立在尊重个体主体性的基础上的一种能力导向的教学法。整合教学法在《城市地理学》小班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等两方面的学科知识的整合。首先,教学理念。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首先要让施教主体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树立综合、整体的意识和观念。即突出以人为本、生本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授课程设计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件的交互性。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启发性课堂环节的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信息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拓展,进行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法在《城市地理学》小班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科书的内容重组。运用整合教学法解构重组教材内容。解构课本原有的章节构成关系,以建构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为出发点,把握课本内容的内在关联,结合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将13章节重组为4个课程单元(表3)。
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从专业能力培养出发,确定不同单元的外调实践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比如:课程教学进程中的第三、第四单元,是在第一、第二部分已完成的知识积累基础上,面向对象的实证分析。其中,第三部分完成的核心是巩固城镇体系规划所需的理论支撑,教学中选择海南岛为分析对象,借鉴知网的文献成果、省内各市县统计数据等,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汇报成果。第四部分的关键在于对三亚市内不同时期形成的商业中心进行现场调查,以分小组(小队)的形式完成每个特征空间的描述,并在合并成果时候,凝练不同时期的商业空间业态的分异特点,进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诱发其学习动机及创新的求知欲。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外调实践活动
成绩评价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