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收尾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会在书山馆中报告厅拉开了帷幕。本次对话会的组织单位教务处特邀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教授和副校长、教务长洪艺敏教授专门就“学生竞争力与课程改革”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校领导沈建勇、车怡,各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领导、专业主任、教学秘书、教务处及教师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老师等共计百余人聆听了本次对话会。
对话中,校领导陆丹、洪艺敏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出发,紧紧围绕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他们将话题焦点集中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竞争力。
在谈到如何组织讲授教学内容时,校长陆丹指出,陈旧的内容无法给学生职业竞争力加分,对既往的知识要探究来源,要救活旧知识,挖掘旧知识。同时我们要关注知识是如何产生和积累的,是如何取得竞争力的。对于有效的知识,教师要注重讲授的比例和分寸。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的定位值得思考,我们应该从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反推讲授知识的有用和无用,其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必须经过专家、同行、社会实践的共同验证。副校长洪艺敏也表示,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坚决杜绝“伪知识”,教师本身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才能传达给学生更鲜活、更全面、更有效的知识。
对话现场
就教学方法而言,校长陆丹强调,虽然形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它依旧很重要。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比是次要的,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打开课程黑匣子的密码。副校长洪艺敏也谈到,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善的今天,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十分有限,教学改革到了“深水区”,每一堂课如何创新成了改革的难点。教无定法,关键还是要研究学生、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是打开课程的“黑匣子”,破解“黑匣子”的要点。
与此同时,校长陆丹回应到,为了破解课程“黑匣子”,提高课程质量,学校先后做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如进行了架构设计,主要解决学校的办学、教学、专业建设定位以及教师发展定位的问题,迎面破解教育思想先进与课堂教学标准陈旧这一矛盾;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机制,主要解决教师发展方向、动力和标准问题,关键破解组织运行能力与教学创新动力不足的矛盾;搭建了系统,解决课程的架构与课程门类标准问题,破解课程体系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的矛盾;做了基础设施,解决教师发展技术标准问题;做了外围布局,解决教师发展学术能力问题;还做了几点突破,目的是解决教师发展平台和项目问题,破解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的矛盾。
会议现场
校长陆丹进一步指出,接下来学校要吹响一波课堂质量突破的集结号,继续大力推动基于国际接轨的课程大纲,并遴选其中的“课堂设计”,更加着力于课堂对知识来源的分析等,以此不断激发教师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推动教师和课堂形成环境响应力。
副校长洪艺敏完全赞同校长陆丹的观点。她表示,下学期学校将重点推进课程质量的提升,要将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学生职业竞争力,继续推进符合国际规范的课程大纲的修订、教材订购方式的改革与教材的选用、课程地图的绘制、小班教学改革、慕课混合一体化教学、线上、线下的有效指导评价等。
对话会期间,部分老师就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教师的自主教学、数据教学等相关问题与两位校领导进行了愉快的交流。